12月22日下午,温州附一医召开2015科研大会,大会主题是总结医院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科研成绩,展望医院下一个五年的“十三五”规划的科研蓝图。温州医科大学吕帆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及科研骨干出席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6家托管医院的有关领导和中层干部,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陈寿权主持。
副院长陈成水在会上作医院科研工作总结报告。他从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和成果、科研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温州附一医“十二五”期间的科研工作做了回顾。五年来,通过加强各项科研制度的落实,在各学科共同努力下,全院科研工作成绩再上新台阶:完成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任务,1个浙江省智慧医疗工程技术中心落户温州附一医,新增厅局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厅局级重点学科7个;承担国家863课题1项,主持的国家和省部级的项目数逐年递增,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30项,连续两年作为温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和学院国家自然基金数“领跑者”;SCI论文发表数逐年增加,平均影响因子亦逐年递增,今年以来,已发表SCI论文近300篇;2011年和2014年,分别两度问鼎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陈成水在报告中以多维比较的视角,深入分析了当前医院科研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的空间,围绕医院“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奋斗目标进行了阐述。
会上举行了首个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浙江省智慧医疗工程技术中心授牌仪式,吕帆校长为中心负责人、院长陈肖鸣及主要依托科室负责人、信息处处长潘传迪授牌。
医院自2015年3月启动向海外招聘科研副主任计划。会上,陈肖鸣院长为江海红、翁华春两位新聘任的专职科研副主任颁发了聘任证书。
根据医院《关于公布2014-2015年度院级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青年科技先锋的通知》等8个获奖文件,大会对医院科研先进集体、科研先进个人、青年科技先锋,以及各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课题、各类科研成果和继续医学教育负责人近200余人进行了表彰。
会上,陈永平教授、颜笑健教授、唐开福教授分别从临床科主任如何率领和支持学科成员开展科学研究、临床医生如何克服工作繁忙的困难做出科研成绩、专职科研人员如何结合基础与临床瞄准方向进行科研设计等方面作代表性发言,与大家分享了经历和心得。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吕帆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温州附一医在“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各项科研成绩,对医院借助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开创全新格局、全国知名度大大提升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分析指出,医院目前在高规格的各项科研指标上仍然有较多值得努力的空间;临床作为基本要务,是医院的基石,而繁忙的临床工作正是丰富的教学和科研资源;人才是立根之本,所有的大平台和大成果都取决于人才的培养;教学是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应当通过科研能力与缜密思维的培养,帮助他们走上科研高点,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支撑;科研是医院之所以成为一流医院的关键要素,对此,全院要有统一认识,重视纠正只重视临床不重视科研的消极思想,努力推进医、教、研全面发展。吕帆校长在讲话中围绕医院奋力打造顶尖学科的立意、目标和要求作了重点阐述,她强调了高目标、有布局、早谋划的策略以及“坚持并坚守”的信念对于医院学科和人才建设的重要性。
陈肖鸣院长在大会总结讲话中发出了医院要向“国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发展转型的号召。他要求全院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学校的高要求,坚持 “战略定位、整体规划、区分层次、重点推进”原则,推进医院学科建设。在医疗体制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推行的大背景,医院要加快模式转型步伐,瞄准高精尖目标,进一步提升解决临床难题的水平,并以丰富的临床资源和科学化的医院管理为优势,努力成为国家标准制定医院。他强调,“科技强院”是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策略,要集中资源加大投入,在转化研究院的基础上深化打造和搭建科研实验室,凝炼方向重点建设好若干学科平台,通过各临床学科紧密围绕平台方向开展研究,全力推进和保障建成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特色鲜明的品牌学科和技术平台;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在立足本院人才梯队培养的同时,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力度。他希望全院各学科要按照吕帆校长的讲话要求,坚持医、教、研全面建设,全院上下要通力配合、全力支持科研和学科发展,为实现特色鲜明、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研究型医院蓝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