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记者 张雅丽
市级公立医院改革已正式启动,昨日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公立综合医院发现,医院药品价格较原先有较大的下降,常用的心血管类、抗生素类药品降幅很明显。与此同时,医疗服务费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对于没有参加社保的自费病人来说,所支付的费用增加了。
门诊预收费由10元涨至20元
“怎么变20元了,原先挂号不是10元吗?”昨日上午9时30分,56岁的市民陈阿姨在温州市中医院挂号时表示疑惑。当窗口工作人员解释新医改的调价政策后,陈阿姨才释然了。
新医改于12月31日启动,在市区11家医院同步实施,药品零差价销售,医疗服务价格有所调整,患者从就诊的第一个步骤就能直接地感受到医改带来的新变化——挂号费涨价了。事实上,医疗服务费调整后,门诊挂号费在挂号费、诊查费两个项目的基础上,新增了药事服务费,普通门诊费用由原来的3元调整为10元,而预收门诊挂号费由原来的10元增加至20元,实行多退少补的原则。
根据医药价格改革方案,包括诊查费、护理费、治疗费、手术费和床位费等五项医疗服务费价格都上涨了。治疗项目费用在现行标准基础上上调30%,口腔治疗费上调10%,手术费用上调25%,床位费、护理费均有不同程度的调价,而血透、腹透价格暂不调整。
心血管长期用药病人受益大
药品降价了,全部按照省卫生厅招投标引进的成本价格进行销售,原先医院最高15%的药品加成机制被取消了,各家医院销售的药品价格基本相同。
昨日在温州市中医院西药房,所有药品均按照调整后的价格目录进行销售。该院药剂科副主任郑志勇介绍,单价超过30元的药品,取消原先最高15%的药品加成机制后,降幅比较明显,尤其是慢性心血管病病人,需要长期服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药品的降价可以帮助患者节省一大笔药品开支。
医院调出了一名心血管病患者的处方,该患者一周需要服用代文、络活喜、立普妥三种药品,医改前价格分别是45.8元、38.1元和71.7元,而调价后,这三类药品分别降至38元、33.13元和61.50元,患者所支付的药费较原来减少了23元。
此外,进口药、抗生素类药品调价都比较明显。
新医改助推医生用药更合理
对于市民关注的医疗费用价格调整问题,温州市卫生部门透露,《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中明确表明,调整后的诊查费、护理费、床位费、治疗费和手术费等费用,均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新医改不会给患者添负担。
温州市中医院院长黄建平称,市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取消药品加成,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提升医疗人员的劳动价值。“药品利润被取消,对医院而言,今后压力更大了。”黄建平称,新的政策倒逼医护人员的医疗服务更加精细化、精准化,向学科建设方向发展。
药品零差价销售,以药养医的旧机制被破除,有利于医生控制药品使用量,推进合理用药。温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谦介绍,当前确实有部分医生存在不合理用药、开高价药的情况,新医改切断了医院和药品的关系,能助推医生在药品使用方面更加合理,避免了大处方。